欢迎访问陕西春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致力于为您提供专业的节水灌溉服务
温室设施生产是科学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生产形式,其通过人工、机械或自动化技术来调控气象条件和栽培介质等环境因素,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的影响,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水、气、热环境,全自动灌溉设备使作物处于最佳生长状态,以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,改进作物品质,提高经济效益。微灌技术的应用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,根据多年来的节水灌溉应用的实践,在温室中推广微灌技术势在必行,且与其它节水灌溉方式相比,温室大棚的节水灌溉方式效果最好,节水最明显。这种方式可根据作物生产过程中对水的需要进行灌溉,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,全自动灌溉可以作到适时、按需对作物灌水,水的利用率可达90%以上。这种灌溉方式将是我国今后节水灌溉的主要发展方向。
滴灌是按照作物需水要求,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,全自动灌溉将水和作物需要的水分和养分一滴一滴,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。滴灌不破坏土壤结构,土壤内部水、肥、气、热经常保持适宜于作物生长的良好状况,蒸发损失小,不产生地面径流,几乎没有深层渗漏,是一种省水的灌水方式。滴灌的主要特点是灌水量小,灌水器每小时流量为2-12升,因此,一次灌水延续时间较长,灌水的周期短,全自动灌溉可以做到小水勤灌;需要的工作压力低,能够较准确地控制灌水量,可减少无效的棵间蒸发,不会造成水的浪费;滴灌还能自动化管理。
作物吸收营养可以用两张“嘴巴”来完成,一是根系,二是叶片。根是“大嘴巴”,叶片是“小嘴巴”。大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。叶面喷肥只能起到补充作用。施到土壤中的肥料怎样才能被送到作物的“嘴巴”里呢?那就是肥料必须溶解后才能被送到作物的“嘴巴”里,不溶解的肥料作物是“吃不到”的,等于白施。也就是说,根是作物的“嘴”,水是肥料的“腿”,如果没有“腿”,肥料是不会“走入”作物的嘴巴里的。水肥一体化技术,全自动灌溉根据作物需肥需水规律和数量将肥料溶入到水中,定时定量直接输送到作物根系最集中的土壤区域,全自动灌溉设备随时将水分连同养分直接送到作物的“嘴”里,使作物渴了就喝、饿了就吃;还可以减少因挥发、淋洗而造成的水肥浪费,从而大大提高水肥的利用率。
节水、节肥、省工。滴灌属全管道输水和局部微量灌溉,全自动灌溉使水分的渗漏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。同时,又由于能做到适时地供应作物根区所需水分,不存在外围水的损失问题,又使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。灌溉可方便地结合施肥,即把化肥溶解后灌注入灌溉系统,由于化肥同灌溉水结合在一起,肥料养分直接均匀地施到作物根系层,真正实现了水肥同步,大大提高了肥料的有效利用率,同时又因是小范围局部控制,微量灌溉,水肥渗漏较少,故可节省化肥施用量,减轻污染。运用灌溉施肥技术,全自动灌溉设备为作物及时补充价格昂贵的微量元素提供了方便,并可避免浪费。滴灌系统仅通过阀门人工或自动控制,又结合了施肥,故又可明显节省劳力投入,降低了生产成本。